安卓下載
IOS下載
企業新聞
/ Enterprise New8月8日,海關總署最新公布我國7月進出口數據。據海關統計,今年7月份,我國進出口3.46萬億元,同比(下同)下降8.3%。其中,出口2.02萬億元,下降9.2%;進口1.44萬億元,下降6.9%;貿易順差5757億元,收窄14.6%。
按美元計價,今年7月份我國進出口4829.2億美元,下降13.6%。其中,出口2817.6億美元,下降14.5%;進口2011.6億美元,下降12.4%;貿易順差806億美元,收窄19.4%。
7月,前三大出口市場中,我國對歐盟出口同比下降20.6%,對美國出口同比下降23.1%,對東盟出口同比下降21.4%。主要出口商品中,汽車(包含底盤)出口金額同比增長83.3%,紡織紗線、織物及其制品出口金額同比下降17.9%,集成電路出口金額同比下降14.7%。
今年前7個月,我國進出口總值23.55萬億元人民幣,同比(下同)增長0.4%。其中,出口13.47萬億元,增長1.5%;進口10.08萬億元,下降1.1%;貿易順差3.39萬億元,擴大10.3%。
按美元計價,今年前7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3.4萬億美元,下降6.1%。其中,出口1.94萬億美元,下降5%;進口1.46萬億美元,下降7.6%;貿易順差4895.7億美元,擴大3.5%。
進出口增速為何不及預期?
進出口增速均不及預期。數據發布前,據界面新聞采集的7家機構預測中值顯示,7月,出口同比下降11.9%,進口下降5.1%。路透社對經濟學家的調查預測,7月出口下降 12.5%,進口下降 5.0%。
雖然7月進出口跌幅超預期,但分析師表示,隨著國內穩增長政策落地見效、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企穩,下半年無論是出口還是進口表現都將有所改善。
出口方面,植信投資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常冉在研報中表示,7月,歐美需求收縮、東盟拉動乏力,全球和歐美的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(PMI)全面收縮下滑,美國仍在主動去庫存階段,導致我國出口偏弱。同時,在全球產業鏈重構和“友岸貿易”影響下,我國出口份額一定程度上被擠占。
她指出,今年以來,美國等地推動所謂的“友岸貿易”和“近岸貿易”,并尋求供應鏈的“去中國化”。當前,美國的進口貿易伙伴中,我國從第一位跌落至第三位,被墨西哥和加拿大趕超。據世界貿易組織(WTO)官網最新數據顯示,一季度,我國出口額占全球出口額的比重約為14%,低于2021年全年的15.1%和2022年全年的14.7%。
出口跌幅有望收窄 常冉表示,雖然下半年外需壓力仍在,但我國出口跌幅有望收窄。一是,海外高利率環境雖然可能繼續,但外需收緊已邊際走弱;二是,隨著國際能源價格開始企穩,價格因素有望在三、四季度對出口金額讀數形成一定的支撐;三是,二季度人民幣匯率存在階段性貶值,根據J曲線效應,對我國出口產品價格競爭力的提升作用可能在四季度有所體現。此外,去年高基數效應帶來的同比增速的壓力也將在四季度有明顯改善。
除上述因素外,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在研報中指出,我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(PPI)已在6月見到拐點,下半年降幅將會持續收窄,這將帶動出口價格中樞上移,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減緩出口增速下行幅度。溫彬預計,今年全年出口增速可能在-3.5%左右。
本文來源于海運網,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